20

2023

-

04

以乐愈人心 ——记康复科优质服务明星、音乐治疗师牟青


作者:

七年拓荒路,执灯引康客,独行守长夜,薪火照来人。

——题记

初春的早晨,明亮的光线透过落地窗,带来金黄的暖意,音乐治疗室里静悄悄排列着非洲鼓、沙锤、三角铁、双响筒等乐器,推开门的一瞬间,牟青闻声看过来——2023年,这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六个年头。

2018年,24岁的牟青刚刚进入宜昌市优抚医院,到如今,通过他不遗余力地宣传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音乐治疗行业,音乐治疗产生了良好的口碑与社会效益。大家对他的评价是“一个有理想、有实际行动的人,对于音乐治疗有前瞻性的想法,想把它做出特色和影响力,从而带动这片区域内整个行业的发展;对于现实,他从不停止思考,有好的点子,他会列成可行的计划,写成报告书,与我们沟通并实行。”

乐音无言,心语有声。“牟医生!幸亏有你!”心理科的病人刘某感激地说道。刘某已经是第四次做个体音乐治疗,他对于音乐有特殊的喜爱,通过团体音乐活动,认识了治疗师牟青。

牟青基于专业判断,通过选听音乐,鼓励他表达情感唱出来,主动自我调整,唤起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从而达到放松和逐步疗愈的目的。刘某多次表达过对音乐治疗的肯定和感激,这种特殊的形式给了他别样的生命体验,而这样的事情,发生在牟青日常工作的每一天。

牟青从毕业开始,就在致力于音乐治疗的实践与推广,其中包括监狱、公安、消防、市直事业单位、学校、社区、医院等,他积极参与相关公益活动,涉及多种人群:残疾人,自闭症儿童,有精神疾病、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等。他说:“音乐治疗不仅可以用于干预和疗愈病人,还能融入日常生活中,预防性地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病概率。而我做特殊人群的治疗和推广活动的同时,也希望有一天,通过普及相关观念,有机会去做普通人群的预后,通过推进‘艺术治疗生活化’,真正减少心理、精神问题发病的概率。音乐治疗是我的热爱所在,这些责任也是它的社会价值所在。”

经过他近年的科普与推广,地区范围内的相关从业者,逐渐熟悉了音乐治疗行业——从“不知道”到“知道”;从以为音乐治疗就是“听听音乐”到发现音乐能够“可视化”;从认为参与音乐活动有专业门槛,到发现任何没有音乐技能的普通人,都能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——这条推广之路,牟青走了七年,并且把它视为终身事业,将继续走下去。

同舟共济,执手前行。谈及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,牟青直言道:“就像任何学科发展都有自己的困境一样,音乐治疗的发展也有它的困难。”他说:“好的一面是,我们医院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,以及相互支持、共同创新的科室同事,我们一起努力,才有现在越来越好的康复治疗;另一方面,现实是,艺术康复治疗的收费低,而且实践中,设备、空间、环境等很难达到专业干预的要求——比如,病人流动性很大,当治疗对象不断变化,疗程和疗效就会打折扣。”

如今,包括本院在内,越来越多的精神专科医院开始发展艺术治疗。

“其实音乐治疗的潜力很大,它没有太多局限性,容易让人接受,我在做的活动对象有特殊人群、自闭症儿童、服刑人员等,有机会我也想针对普通人群——推进艺术治疗生活化,帮助人们打开另一重生命体验——这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。”牟青道。

《平凡之路》里有一句歌词:“冥冥中,这是我,唯一要走的路啊。”正如牟青所言,我们共同从事的,是一份极具社会价值和责任的工作,他的热爱与坚定,支撑着他在行业内发光发热。冥冥中,所有人在这条交汇的路上相遇,相互支持,砥砺前行,在各种困难中,尝试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路。